2021年7月29日 博客, academico

历史,创伤,与过去妥协:在课堂上使用“Shoah”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德国历史教授伊莎贝尔·里克特(Isabel Richter)讲述了她通过1985年一部大屠杀纪录片的力量为她的学生带来新的视角

由艾莉森•罗斯

最具影响力的一件事是大屠杀这是克劳德·兰兹曼(Claude Lanzmann) 1985年拍摄的关于大屠杀的纪录片。

当兰兹曼请幸存者亚伯拉罕·邦巴分享他在纳粹死亡集中营特雷布林卡当理发师的痛苦记忆时,邦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回答。摄像机继续在他沉默的几分钟里滚动,记录下邦巴脸上的痛苦,直到他再次开口说话。

在这部长达10小时、分为两部分的史诗电影中,捕捉这种寂静只是兰兹曼使用的独特电影技术之一。这部史诗电影不仅讲述了幸存者的故事,还讲述了肇事者和旁观者的故事——参与者的组合在当时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Shoah》在希伯来语中是“灾难”的意思,指的是二战期间对600万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兰兹曼花了12年时间才制作完成。它不包含任何历史镜头,而是试图通过采访来再现这场悲剧。影片还走访了犯罪发生的地方,包括现已废弃的死亡集中营。

“Shoah”现在首次通过学术视频在线和ProQuest One Academic through FILM平台向图书馆提供。

伊莎贝尔里希特她在课堂上使用《浩战》和其他电影来展示文本之外的视角,并帮助学生理解有关“与过去妥协”的概念。

里克特在接受ProQuest网站的虚拟采访时表示:“对于讨论幸存者及其个人故事来说,《浩劫》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电影。”“它处理的是创伤和寻找声音的挣扎或挑战,有时是不可能找到声音。这是一部聚焦于证词和当代目击者的相关性的电影。”

里希特是柏林人,在伯克利教了四年书。几十年前,她在自己国家的一家小电影院第一次看到了《大屠杀》。里克特说,这部电影当时在西德没有广泛首映或宣传,这是她向学生们提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因为它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制作的,研究它的风格和评论界的接受也是了解当时政治文化的一扇窗。

出于这些原因,以及其他许多原因,里希特说,像《浩战》这样的电影是课程的关键部分,可以用于任何涵盖欧洲历史、政治、记忆、创伤和史学(历史写作)的课程。这些影片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历史学家通常求助于事实和数据来源的视角。

最近,里克特在一门名为大屠杀与记忆:大屠杀幸存者的自我叙事.她说:“对同时代目击者的采访表明,记忆和经历作为历史话题是多么重要。”“自我叙事是深受经验、主观性、记忆以及创伤影响的历史来源。”

观看一段《浩劫》。

观看“再见,列宁!”

通过访问流媒体视频和其他数字资源来加强教与学。申请30天免费试用ProQuest的流媒体视频订阅服务“学术视频在线”,观看《浩战》和其他广受好评的纪录片。

Richter教授谈到在教学中使用视频的价值:

里克特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媒体中心合作,获得了观看《大屠杀》和《再见,列宁!》(索尼经典电影公司),为欧洲历史增加了文本或其他原始资料中找不到的额外视角。

她说:“我经常布置电影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阅读课文,观看电影片段,讨论具体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我非常感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媒体资源中心一直支持我访问视频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在大流行和封锁期间。”